庆阳香包
  • 简介

    庆阳香包又称“耍活”“绌绌”,以丝绸等布料、香料、配饰为材质,与艺术相融合,造型古朴稚拙,韵味神秘怪异,寓意祥和乐观,色彩绚丽,工艺独特,极富陇东地方特色,已经形成了其独有的历史与科学价值。庆阳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,构型简单质朴,按制作技艺分为“绌绌”类、线盘类、立体刺绣类、平面刺绣四大类。“绌绌”又名藏针绣,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,以造型状物,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,其工艺流程包括创意、选料、裁剪、状物等环节。2006年,庆阳香包绣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  (文字来源: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官网)

庆阳香包
  • 起源

    据史书记载,香包,又称荷包,亦称香囊、佩帏、容臭,庆阳俗称"绌绌"或"耍活"。庆阳地区有端午节制作佩带"绌绌"("绌"原指原始骨针的一种缝制方法,后借称用布缝制、袋口能松能紧的包袋)的习俗。其起始时间尚不可考,据说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,《黄帝内经》的作者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、禁蛇毒,开创"薰蒸法"。因歧伯生于庆阳,故此法在当地渐成习俗,流传不断。草药被称为"香草",因而药袋便称为"香包"或"绌绌"。

    (文字来源: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公众号)

庆阳香包
  • 文化介绍

    庆阳香包刺绣手法多变,不讲透视,不求比例;不讲形象,只求神似;夸张变形,突出头身。各种动物香包,或大头小身、有头无尾,或有头无足、有头有身无腿,或身长蹄短,以爪代腿等。如肩头狮虎,一般头比身大,有爪无腿,既不是真实形象,又不合形体比例,完全由刺绣艺人随艺术思考刺就。庆阳妇女对生活、对环境,观察相当熟稔。她们把身边最常见的、最丰富的素材,比如花卉树木、虫鱼鸟兽、日月风云,比如楼台亭榭、几何图案,以及人物,都作为自己绣制的范畴。通过一针一线一把剪刀,活灵活现的龙、凤、金鱼、胖娃娃、小老虎、狮子、老鼠、蛇、青蛙、螃蟹等常见的图案,就飘摇在我们无比温馨的世界里了。

    (文字来源: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公众号)

庆阳香包
难度:
多选题 庆阳香包是甘肃省庆阳市特产,是:
提交
答案
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:
庆阳香包
难度:
单选题 庆阳香包以纯手工制作,制作程序复杂,常用的针法有齐针、藏针、织针、缠针等多少种?
提交
答案
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:
庆阳香包
难度:
判断题 庆阳香包的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颇为严格,必须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。
提交
答案
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:
*类型:
*标题:
请选择
  • 新增标题
*内容:
语音文件
文件要求:MP3
亲~您确定要退出登录吗?